用鸡毛掸子教育孩子,赢的只是你的一时痛快
青春期的孩子,像极了某种神秘的密码。
明明小时候一切都还井然有序,你按部就班地输入指令,得到的反馈也总是合理可控,突然有一天,系统全面崩溃,旧的指令毫无效果,父母站在满是乱码的屏幕前茫然不知所措。
一次又一次,你焦头烂额地试图修复这个本来运转良好的“机器”,然而,每一次修补与调试,却只会带来更大的崩坏。
没错,青春期来了。
生理和心理的双重“风暴”,让这个阶段的孩子仿佛进入了一种既叛逆又矛盾的状态。
他们一边感受着独立自主的渴望,一边又沉浸在迷茫和无措中。
这就像斯坦利·霍尔说的那样,“青春期是充满犹豫不决和矛盾情绪的过渡阶段”,这不单是孩子的过渡,也是父母的考验。
我们以为,这个时刻,只需要继续沿用“我是你父母,我说了算”的管理模式就能一切OK。
可现实却是,父母和青春期孩子的对抗,犹如两辆失控的赛车,硬碰硬只会撞得满地狼藉。
电视剧《大考》中的那一幕,不正是现实中多少家庭的缩影吗?
孩子吴家俊热爱动漫,梦想艺考,母亲董碧华却只认定读书是唯一出路。
拆掉房间门锁、亲手撕毁儿子心血的作品,这种种举动,最终将本该互信的亲子关系推向了冰点。
儿子崩溃大喊,母亲气急动手,双方仿佛都在咬着牙证明“你不听,我偏要控制住你”。
然而,结果呢?
赢了孩子的嘴硬,却输了他的心。
每个父母大概都有过这样类似的时刻,想通过严厉来掌控局面,最终却发现自己失去了对孩子心灵的主导。
实际上,我们父母在面对青春期孩子时,真正需要的智慧,应该是闭嘴、陪伴、共情,而不是“对抗”。
闭嘴是标配:言多必失,静观其变
一个初中生天天往网吧跑,成绩一落千丈,父母气得不行,三天两头的打骂成了家常便饭。
孩子呢?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简直让人抓狂,最后还振振有词地说:“大不了你打死我!”
家里像战争前线,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然而,某一天,妈妈突然不再管他了,每天只是做好饭,问一句:“饭菜合不合口味?”再也不提成绩、不提网吧,突然的“闭嘴”让孩子反而有些迷惑。
几个月后,他居然主动收心了。
这时候,妈妈才淡淡地说:“我当时就想,反正打也没用,万一你真学坏了,我可就亏大了。”
说完这一句,孩子笑了,他知道母亲其实一直都在等着自己醒悟。
这就是智慧,话少一点,效果反而大大增加。
陪伴是标配:你看似冷漠,但我永远在你身边
有位家长曾讲过一个故事,说自己上初二的儿子,突然变得高冷,回家关门不说话,整天不是刷手机就是看剧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jsblzzs.com)
母亲急得跳脚,但无论如何敲门,儿子只是丢来一句:“我很好,别烦我。”后来她放弃“劝说”,开始静静地陪着他,不再主动要求交谈,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说:“今天我多做了你爱吃的菜。”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jsyuanzhi.com)
又或者拉着他一起遛狗,却从不刻意问他的生活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jsgctg.com)
就这样,儿子渐渐卸下心防,某一天主动告诉母亲:“班里最近有人老欺负我。”那一刻,母亲明白,陪伴不是控制,而是默默守护,等待孩子主动打开心扉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aotaidj.com)
共情是顶配:听懂孩子的心声,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5x16.com)
青春期的孩子,外表看似坚硬,其实内心脆弱得很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695i.com)
有个高中女孩,因为考试压力大,成绩一直徘徊不前,一次考试失利后,在房间里大哭,母亲进去没有训斥,只是轻轻拍着她的背说:“如果累了,想放弃也可以,毕竟你已经很努力了。”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kn8i.com)
女孩听后哭得更厉害,但哭过之后,却站了起来,决定继续努力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pb4j.com)
正是母亲的共情和理解,给了她莫大的勇气,而不是“再加把劲”的空洞指责。你不需要做她的导师,只需要做她的支持者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w5hu.com)
青春期的孩子,远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理解和尊重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sytlzk.com)
打压、指责、严厉的管控,只会将他们推得更远。相反,父母的智慧在于退一步,给孩子更多空间,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而不是被压制的无力感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anyangsaodiji.com)
闭嘴不是逃避,而是给他们更多独立的时间;陪伴不是监控,而是温暖的存在;共情不是妥协,而是爱意的表达。
文章转载:[his.share.info-zh.com)
所以说,面对青春期,父母要做到的最高境界,就是在控制欲和关爱中找到平衡,既不夺走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,又时刻做好支撑他们的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