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唱”与“彩唱”

黎高扬 财经 10

“清唱”与“彩唱”

  ▌关仲克

  常常在朋友或熟人雄一下时,知道座中某人喜欢京剧,就会鼓动这位唱一段。回答总是“没京胡儿怎么唱呀。”“那就‘清唱’吧。”众人又说。殊不知,没京胡伴奏可不叫“清唱”,那叫“干唱”,也叫“素唱”。内行人都明白,京剧不论唱段长短,都是有京胡给铺垫“过门”的,唱者趁此要缓口气,再唱下句。否则,根本张不开嘴。

“清唱”与“彩唱”-第1张图片-捷宸网络

  “清唱”是指不化戏妆,“清唱”演出一般要有乐队伴奏,即有“文场”京胡、鼓、月琴、弦子等和“武场”大锣、小锣、铙钹等打击乐器。私下“清唱”,没“武场”也凑合,最低限度也得有把京胡伴奏。

  “彩唱”则必定是化上戏妆,从头到脚都扮成所表演的戏里人物,再加上齐全的乐队,正经唱一出至少是一段戏了。

 々剧演出本来就是“彩唱”。绝大部分都是演全本一出戏,也有演折子戏的,即全出戏里的某一场。比如上世纪50年代由电影演员郭振清主持的一次春节联欢晚会,梅兰芳先生着便装到现场,可报幕到他演唱《宇宙锋》时,镜头马上切换成了化戏妆的梅先生在台上的“彩唱”表演。

“清唱”与“彩唱”-第2张图片-捷宸网络

  “彩唱”只唱一段,似乎是若干年前才在电视屏幕和舞台上看到的,往往是作为一台晚会中的一个节目出现的。不知怎地,再后来台上也多出现“清唱”了。细想想“清唱”对专业演员是多大的挑战啊:本来一出京剧是讲述一个故事,还得演出故事里的人物特色来,又用人物和故事来“勾住”观众的心。这不仅需要扮成这个众人脑子里想象的人物形象,更要把握好随着故事情节变化而发生在人物心里和身上的变化,之后才可能掌握好出现在某一个情节里的唱段的人物情绪。如果冷不丁张嘴就唱,且“清唱”的段子肯定是戏里核心人物的核心唱段,再加上没有戏装衬托演员来做戏,这戏里人物的情绪怎么能马上酝酿出来呢?那真得有“说风就来风,说雨就来雨”的神仙本事了。所以,“清唱”自然就基本成了“喊戏”了。嗓子冲的沾光,嗓子亏点儿的甘拜下风;“长相”好点儿的沾光,“长相”不如“扮相”的吃亏;“唱”比“做”好点儿的沾光,无法表现“做”戏优势的憋屈。其实武戏演员最无奈,本来杨小楼那个时候能挂“头牌”的武生,现在却一般与“清唱”会无缘。

  “清唱”,本来是京剧业余爱好者的强项,因为业余的一般只会站那儿就唱,不太会身段和表演,且“清唱”好的业余人士不在少数,业余张君秋派青衣杨永树先生的“清唱”谁人能比得过?所以,谭元寿先生直到本世纪初还坚持不化妆不上台,不“清唱”。他说,不扮上黄忠,张嘴唱就没有黄忠的感觉。

  “清唱”应当是特定时间节点的联欢会或联谊会上的一种节目形式,可以和日常“彩唱”演出百花齐放,何况观众也喜欢听“清唱”会,因为有名儿的演员众多,唱段也是耳熟能详,所以常常是票比演整出戏还卖得好。

“清唱”与“彩唱”-第3张图片-捷宸网络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